×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民主管理 >正文
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
院长工作报告
2022-04-28

院长工作报告

院长李国臣

202232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校行政,向第三届双代会第六次会议报告2021年行政工作情况和2022年行政工作任务,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校行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校党委决策、2021年度工作计划和“十四五”规划部署,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方向目标,明确任务举措。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回头看整改,制定《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制定十四五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出台《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3个专业接受学士学位授权评审,10个专业接受建设指导启动3个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共建一带一路(祁县)现代玻璃产业学院晋中文化旅游产业学院签订40个就业合作基地。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劳动教育课新生全覆盖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2省级教改项目70省级教学成果奖6,获批山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出台《主要教学环节等质量标准》《课程质量评估实施办法》《专业评估实施办法》开展教学工作评估,面向15个专业80门课程进行专项评估。树牢安全和风险意识,制定《实验室安全检查与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安全检查并整改到位。与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12名。10个本科专业提升至2A批次招生,生源质量明显提升。毕业去向落实率76%,较去年提高6%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6项;大创项目立项147,其中国家级43项。

(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召开科研工作会议,明确任务指标,压实工作责任。制定《推动“1331工程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科研成果认定标准》,形成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轻质材料改性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首个省级科研平台,到账经费300万元。获批 游山西读历史科研站建设项目2个,生态文化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通过教育厅验收。成立科学技术协会,承担了咨询规划等社会服务项目。建立16个校级科研中心,每年资助经费3-5万元。建成16个校级创新团队,每年资助经费5-10万元。获批纵向项目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项目58,获批横向项目22项,到账科研经费共计587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篇,出版专(译)著、教材23部,授权专利41项。与沁源县、寿阳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山西华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深度开展校地校企合作。

(三)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警示教育等系列活动修订《2021年引进人才办法》《2021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方案》《教职工攻读学历学位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考核办法》,引进博士教授21人,招聘硕士19人,在职教师获取博士学位和攻读博士13,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50人,博士化率提升3%。修订《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办法》,评审聘任教授5人,副教授22人,讲师11人,解决了100余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聘任衔接问题。认定23名“双师双能型”教师,总数达到335人。建设61间教授博士工作室,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工作环境。

(四)内部治理机制更加完善

制定《晋中学院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10个专项规划。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推动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制度50项,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协调沟通更加顺畅,办事程序进一步规范,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根据《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开展法治工作自查自评。制定《审计工作再次回头看整改方案》,完成634个问题的审计整改。制定实施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项目试点工作方案》,获批山西省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毕业生就业工作网格化管理清单和责任清单,被教育厅列入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压实各级责任典型经验做法。修订《采购管理办法》,夯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制定《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五)办学保障条件持续改善

争取多方支持,获财政专项支持资金4953万元财政资金支出进度80%,本科高校排名第4,获教育厅奖励20万元。新增教学科研设备资产入库1281万元、套件2822,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十四五教育强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文化旅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省发改委规划立项。完成智慧校园一期建设,完成电子资源、智慧教室、教学机房、IPV6及安全升级、信息系统等保测评档案数字化等项目建设,实施了生物和化学楼屋顶防水改造、南广场路面改造、材料系实验室用电改造、学生公寓改造、健身器材和休闲长椅安装家属区预付费电表安装等工程。启动生物化学危化品库、蓄水池安全用房钟楼续建等工程。增加教职工就餐补助标准,提高餐饮质量,改善就餐环境。

(六)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

签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书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东西服务中心及洗浴中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和后期处置机制。落实十个到位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加强安保队伍和消防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多渠道、多样化开展安全教育,举办大学生防网络诈骗宣传教育讲座14场次开展安全大检查6次,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配合联防联控的安全防范工作体系。积极稳妥、依法依规解决基建等领域遗留问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和经济纠纷。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员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结果,也凝聚着离退休老同志的智慧力量。我代表校行政,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学科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产业契合度还不够紧密;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还不能完全满足转型发展需要;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不足,还不能很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和水平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使命担当。

二、2022年工作任务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加强党建为龙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审核评估、硕单建设为重心,以从严规范管理、狠抓执行落实为抓手,以主动改革创新、积极担当作为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为保障,聚焦全方位推动办学治校育人目标要求,守住安全稳定、党风廉政两条底线,抓好应用转型、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三个关键,突出干部担当作为、严格规范管理、狠抓执行落实、团结实干奉献四个重点,开展人才引育、作风建设、审核评估、学科硕单、清廉晋院五项行动,推进落实“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施“16351”人才培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标志性成果制定审核评估《任务清单》和《支撑材料目录》,全面启动学校自评工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投入1200万元建设10个教学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修订教项目管理办法,申报获批省级教改项目50左右。修订实施《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和培训制度》加大中青年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实施15左右校本教师培训项目,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展专项达标行动,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水平,着力提升课堂质量。修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柔性引进中小学教师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深化对外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合作框架协议落地

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申报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育旅游或休闲体育等急需紧缺特色专业。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力争获批2个左右国家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面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做好3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扎实开展工科专业建设,为工程专业认证奠定良好基础强化“学生中心、成果导向”理念,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力争获批省级精品共享课程和一流课程5左右、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左右。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十四五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规划》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强化协同育人效应。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将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造一系一品思政教育品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立并办好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强化党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足额保障经费,配齐配强教师,夯实学科基础推进内涵发展。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能力提升计划。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三深入、三学习、三提高行动。制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设方案,健全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条件,提升人员素质,丰富内容载体,提高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开展文明宿舍”“红旗宿舍评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化氛围,打造一系一楼品牌。

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配齐配强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依托就业合作基地,完善就业帮扶机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建设创新创业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强化创客空间建设,优化工作机制。开设创新创业线下课程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组织开展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二)强化学科统领和硕单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推进硕士单位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开展“学科硕单”建设年活动,按照硕单建设标准和要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学科建设方案举措,摸清实情,补齐短板,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深度合作,推进硕士点共建工作,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与教师交流,推动学科实力不断提升。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技术骨干力争省级优势特色扶持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健全学术管理机制,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支持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建设科研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代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类高水平学术活动。加强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推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培育校级技术创新中心,力争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提升学术影响力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力度改革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优化科研项目申报管理与服务,力争国家级项目取得突破注重科研成果培育通过凝练方向、建设团队、搭建平台、承担项目、培育成果,不断提升科研质量,力争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新突破。拓宽校校、校企、校政合作渠道,紧密对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力争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取得新突破。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推动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制定《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以2个产业学院为试点,探索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加大文化旅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3个、实习基地15选派10名以上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力争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项。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创立一系对接一县一区一企技术服务模式加大横向项目政策支持力度争取横向科研经费显著增长,服务地方能力整体提升。

促进咨询服务与成果转化应用。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出台《高水平科研成果一次性奖励办法》,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转化与利用的激励机制,助推发明、专利落地见效。落实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发挥学科和人才等优势,推进帮扶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四)优化人才成长发展平台,真正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优良师德养成和优秀师风培育,遴选师德师风模范教师创建黄大年式优秀教师团队强化师德师风管理与监督<span style="font-family:仿宋_